一代兴王地,千年志古豳。彬州是“公刘故里”,这里历史悠久,文化灿烂。新民人民法庭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东北部,地处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,辖区内坡塬结合,沟壑纵横,总面积212平方公里,总人口11.4万,辖32个行政村。现址始建于2009年,临街双背楼,室内办公面积近500平米,现已建成一个多功能互联网审判庭,老支书调解室、家事纠纷调解室、办公室、远程视频会议室和干警寝室。
新民法庭现有正式在编干警5名(员额法官2名、法官助理3名)、聘任制书记员3名和聘任制法警1名。2019年11月,彬州法院面向社会招聘驻庭特邀调解员3名(身份为老教师、老支书、老干部、老党员等六老人员),同时将新民辖区的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等进行有效整合,按行政辖区、案件类型进行分类,指派审判团队采取定期和预约进行逐案指导,按照“3+N”即“1审1助1书+N名特邀调解员”模式,组建了2个审判团队。
新民法庭在2020年被陕西省委政法委评为“全省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单位”,荣立集体二等功,2018年被共青团彬州市委评为“青年文明号”,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、荣立集体三等功两次。在2018年咸阳市委政法委、咸阳市综治办、咸阳市统计局对咸阳市40个基层法庭执法情况满意率调查中满意率为100%,排名全市第一。2022年1月被省高院评为全省第一批“示范法庭”,2022年3月在咸阳市平安建设满意率调查中,满意率达100%,排名全市第一,2022年4月27日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在新民法庭挂牌成立“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教学科研实践基地”和“枫桥经验与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教学科研实践基地”。法庭干警多次被评为“办案标兵”、个人二等功、个人三等功等荣誉。
政治引领,诉源治理新发展。新民人民法庭依托新民镇综治中心建立法律服务站,在村(社区)完善“一村(社区)一法官”工作机制,设立村(社区)法官工作室,综治中心亚婷法官工作室,法务支书工作室。法务支书积极参与村两委会重大决策,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法治保障,主动走进田间地头、农家小院,让更多百姓成为法律明白人,培养一批知法、懂法、守法的乡村干部,成为邻里纠纷的调解能手,努力争创无访村、无诉村,让法官的认为转变为百姓的认可和感受。把党支部建在法律服务站,党小组设在法律服务窗口,整合基层资源向村(社区)党支部聚集,由党支部组织法官、人民调解员、律师、网格员等协同开展纠纷预防、多元解纷、诉讼服务、诉调对接、司法确认、联动共治,努力将常发多发矛盾纠纷预防在街道社区,化解在群众“家门口”。
多元解纷,各方联动固成果。诉源治理必须充分发挥法治牵头作用。新民人民法庭充分发挥深入基层、贴近群众的便利条件,深入推进“三三制”矛盾纠纷化解机制,强化诉调对接,多方协同,合力解纷,推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。与院诉讼服务中心、诉调对接中心联合,对符合调解条件的小案件,派驻法官根据实际情况向镇、村、行业部门“专调委”分流,做到能调则调。同时,联合辖区检察、公安、司法等部门建立联动互通机制,集中调解镇、村(社区) “两级两轮”仍未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。设立“老支书调解室”,借助乡村“熟人社会”“人情社会”的优势,让大量矛盾纠纷通过非诉方式及时化解,调解室自2019年成立至今,共接受委托调解案件1026件,成功化解矛盾纠纷966件,司法确认288件。
乡村自治,普法宣传见成效。群众充分参与才能止纠纷于未发。新民法庭9名法官干警注重把法律知识与群众生活结合起来,通过指导制定“村规民约、居民公约、家规家训”,开展包联法官“半月谈”,在镇、村(社区)开展百场法治故事宣讲、建成10个法制宣传主阵地、覆盖32个行政村和辖区厂矿企业、更新千余份宣传画册,将法官办理的典型案例,总结编写成发生在群众身边的20多个法制小故事来教育引导群众,形成了知法、守法、用法的社会主义法治新风尚,有效激活基层组织自治内在动力,增强群众自我解纷、依法维权的意识。
智治提速,科技创新助审判。智能化、信息化是多元解纷的重要途径,符合群众的需求和期盼。新民人民法庭依托人民法院矛盾纠纷在线调解平台和 “咸阳法治e平台”,建成了集登记立案、预约立案、网上立案、跨域立案、诉讼指导、诉前调解、材料转接、信访接待、司法确认、缴费退费、集中送达、联系法官等功能于一体的“一站式”诉讼服务窗口,在基层人民法庭实现了一网通办、一站式诉解纷。同时将“咸阳法治e平台”融入咸阳“马上就办、办就办好”网上服务平台,群众满意率达到99.83%,通过大数据跟踪发现隐患风险,为基层党委、政府决策提供法律服务保障。
价值引领,文明风尚润民心。用司法引领社会风尚的“风向标”,按照全市法院《将善良风俗引入审判工作指导意见》,在审判调解中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公序良俗放在突出位置,切实保护和鼓励诚实守信、见义勇为、扶危济困、扶弱助残等行为,在村(社区)设立惩戒失信“曝光榜”,加大对欺诈、失信等不良习俗的矫正和引领,曝光失信被失信人63名。组织镇、村(社区)开展“无诉讼案件、无民转刑案件、无信访案件、无群体性事件、无安全事故”村(社区)、镇(街道)创建活动,激发公民和社会的参与热情。去年以来,全镇打造10个文明村、25村(社区)进入到“无诉村(社区)”行列。